自動滾屏(右鍵暫停)

華爾街傳奇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大致說起來,華爾街的運作是誠實可信的。市場的狀況都還算公平,而股票和債券價格的變動,通常也都很有效率地把各種因素反映出來。不過,倒不能說完全沒有例外。有時候,還是會有人想在股票市場里動點手腳,就像古時候的情況一樣,有些人毫不留情地靠著剝削他人而致富。有些人在股市投機,還有些則是沒有領牌的經紀商搞些短線的投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聽到哪個交易商因為違規(guī)交易而被逮個正著。其中,有的人是想非法哄抬股價,有的則打算故意打壓行情,而目的無非都是想得到一點好處。除此以外,內線交易仍然是經常發(fā)生的事,而主管機關也還是無法完全根絕這些詐騙勾當、操縱及壟斷市場的行為,還有些老江湖則根本就是耍些詭計,在市場上詐騙社會大眾的錢。而這些案子的主管機關有時候也是束手無策,老實說,無論主管機關多么想規(guī)范市場,也不管市場參與者如何自我約束,只要市場存在一天,這些非法的行為就會存在一天,這就是華爾街。簡單來講,人的貪念和恐懼的心理實在是太普遍,非法行為就是根除不了。
  在不算很久以前,那時候的狀況比現(xiàn)在還糟。本世紀初,沒有合法執(zhí)照的市場掮客,就經常把民眾辛苦賺來的錢硬生生地騙到自己的口袋里。這些人可以說是目前經紀商的雛形,但他們刺激的是市場的賭博心理,而不是正當?shù)耐顿Y。那時候,這些非法的捐客會先把某檔股票的價格拉高,故意吸引不知情的股民進場,然后在高價把持股脫手,讓價值快速回挫,而當初盲目跟進的人,也就只好眼睜睜地看著手里的錢消失無蹤了。這些捐客一手操縱股價,另一手還沒收投資人當初為了“買”這些股票而繳付的保證金。這些人光憑這些小把戲,就夠他們賺得飽飽的。
  在1993年6月,市場的主力回過頭來取得了操控權,他們當時的作風并不像是90年代,反倒讓人想起了20年代。這事是在那個月的第三個星期五發(fā)生的。當天,華爾街有好幾家大型的證券商聯(lián)手進場,刻意把股價炒高,而目的就是要把數(shù)百萬張股票拋給不知所以然的股民,讓他們沒有時間參與當天的交投。
  在講當時的狀況之前,我們先回顧一小段歷史。對股票、期權,以及期貨市場來說,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五是很重要的一天,那是股票期權到期的日子。股票期權是一種根據股價或股份指數(shù)所衍生出來的交易契約,如果買進了期權的買權(cdl叩tlons),就表示交易商有權在未來某一天以前,以事先決定的價格買進100張像IBM的股票,或是包含很多股票在內的標準—普爾100指數(shù)(Stan此rd&Pbor’s 1001ndex)。相對地,期權的賣權(putoptions)則可以讓交易商在未來的某一天之前,以事先決定好的價格賣出某些股票或是股價指數(shù)。
  期權的買賣可以讓投資人或交易商只繳付一點保證金,就得以控制相當多的股票。保證金的額度,通常都只要合約價格的5%。但如果投資人是以融資方式來買股票,那么保證金的額度就是股票價格的一半。由于買期權的成本相對較低,因此投資人往往把它拿來當成投資股票的避險工具。買賣期權的地方在期權交易所,而期權合約每個月都會到期一次。除了個別股票有期權,股價指數(shù)也有期權。期貨和期權的情況類似,但期貨只能用在標準—普爾500等股價指數(shù)上面,如果交易商或投資人買進期貨,同樣的也可以控制指數(shù)所包含的股票,而且買進的成本低得多,只需要用到這些股票價格的一部分就成。
  隨著股票期權和期貨的不斷發(fā)展,有些復雜而又難懂的交易手法,也跟著應運而生。其中,包括以套利為主的電腦程序交易,以及所謂的投資組合保險。這些投資策略被認為是導致1987年股市發(fā)生崩盤的兩大主兇。80年代,由于股票期權、股價指數(shù)期權,以及股價指數(shù)期貨的交易相當盛行,因而使得期權和期貨市場出現(xiàn)大量的套期保值和投機交易。這些交易形式的產生,使得投資變得遠比過去來得復雜得多,自此以后,市場就再也不是原來的面貌了。
  現(xiàn)在,把股票、期權、以及股價指數(shù)期貨等拿來一起運用的策略,不僅非常復雜,而且還經常會讓股市的震蕩幅度擴大。剛剛說到投資組合保險,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這套東西是行不通的,但在1987年的時候,那東西的確對股市崩盤造成催化和加速的作用。這種操作手法在觀念上其實很簡單,也就是投資人可以毫無限制地在市場賣出股價指數(shù)期貨,以這種方法來保障自己在股市的投資。當時有人認為,這種作法既可以讓自己不致蒙受虧損,也不會對股市造成任何影響,但現(xiàn)在想起來,這種觀念實在是頗為愚蠢。投資人在1987年10月19日那天,終于親身體會到這種想法是錯的。那一天的情況真是要命,股市如水銀泄地般重挫,股價大幅縮水,投資人個個驚慌失措,只想到反手大賣指數(shù)期貨,希望在這里放空能賺到一筆錢。然而,這種手法不但發(fā)揮不了作用,反而還讓情況變得更糟。當天收盤時,道·瓊斯工業(yè)股價指數(shù)整整跌了508點,跌幅高達22%,這是市場有史以來單日最大的跌幅。這個事件顯示,當時很多投資人并不了解衍生性金融產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為那實在太復雜了。同時,他們也沒想到這些玩意兒對股市的流動性竟然有那么大的震撼力。不過,有些交易商和投資人還是很懂得運用這些威力強大的工具,我們待會兒就知道。
  股市崩盤以后,證券交易委員會、紐約證券交易所、芝加哥商業(yè)期貨交易所,以及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hicagoBoardOpt沁ns Exchange),都對很多涉及股票、期權,以及股價指數(shù)期貨等復雜的交易方式,設下了層層的限制。這種作法迫使市場主力必須更清楚地把他們的進出狀況說出來。而且,期權及期貨在每個月或每一季結束前都會到期,而這些市場大戶也得讓別人知道打算如何回補手里的頭寸。
  股票及股價指數(shù)期權在每個月都會到期一次,這算是蠻平常的事,即使是在80年代電腦程式交易和投資組合保險還很盛行的時候,情況
也是如此。不過,在每一季的第三個星期五,盤中的交投幾乎都會比平常熱絡,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型的機構投資人原來對這三種投資工具所進行的交易金額都很大,而且又復雜,其中就有一些必須在當天進場回補,把手里的頭寸結清。而這些交易,有的是在市場臨收盤之前才完成的,也就是收盤前的最后那個小時,在80年代,最后的這一個小時被稱為“三重壓力時段”(Tyiple Witchi吧!—Iour)
  很多投資人操作的期權電腦程序交易,金額都相當龐大,因此,在最后的這一個小時里,他們必須把這些復雜的頭寸結清掉,但也往往會讓市場行情出現(xiàn)極大的波動。同時,由于有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美元的交易必須在這個時候平倉,因此,股票、期權、以及期貨的成交量在收盤前會明顯地暴增。市場主力是利用這三種投資工具之間的價差來攫取利潤,而在他們把手里的部位軋平之后,就可以把這一季所賺來的大筆利潤放到口袋里了。在最后的這一個小時,這些人會像瘋了似的把頭寸軋平,趕快獲利出場。這種狂熱的氣氛,有時候連華爾街經驗最老道的交易商也會覺得恐怖。最后,市場在一陣狂亂之后,這三種工具的價格才逐漸趨于一致。
  1987年股市崩盤以后,負責監(jiān)督市場的主管機關想盡法子要緩和這類交易活動。他們后來想出來的辦法是,由于市場大戶為了在收盤前平倉而掛出的買賣金額往往非常龐大,為了不讓市場參與者被這么大的交易單給嚇到了,于是大戶們得先讓別人知道他們在收盤前必須買賣哪些股票,以及買賣單的額度有多大。
  在公布打算買賣哪些股票的資訊以后,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專業(yè)會員就可以替這些數(shù)量龐大,整批丟出來的買賣單找到交易對象。交易所專業(yè)會員的工作,就是負責撮合股票的買方和賣方,而在碰到每一季第三個禮拜五的時候,由于大筆大筆的買賣單一下子全跑了出來,搶著快點成交,于是工作的困難度也就相對增加了。因此,主管機關之所以要求市場大戶公布買賣股票的訊息,目的就是希望在期權到期和碰到三重壓內的時候,市場的交易狀況能變得有秩序一點。
  從1988年到1993年的9月,市場大戶們曾經好幾次在最后一小時內交易當中,把他們當天的計劃公布出來,讓市場知道他們必須買多少股票,或者賣多少股票。同時,紐約證交所也會把每筆超過5萬股的買賣單列在一張單子上。有時候,某些券商在收盤時還會有幾百萬股的威名商場(Wal—Mart)、或是通用電器(GerlelralElectric)和?松(Ex朋n)等公司的股票要買進或賣出。在收盤前一個小時里,交易所的專業(yè)會員就必須用到那張名單,來撮合這些大批的買賣單,并緩和市場的波動。否則,那么大筆的交易通常都會讓行情出現(xiàn)大幅震蕩。
  在這么做了幾年以后,有些交易商發(fā)現(xiàn)他們可以利用收盤前大家急著完成交易的機會,好好地發(fā)一筆橫財。他們的做法是,假定某個交易商知道有很多機構投資人在當天收盤前必須買進100萬股威名商場的股票,那么他就可以先買入這家公司的股票,然后在后來買盤將股價明顯推高以后,再趁機逢高出貨。有些股票價格就因為收盤前的買盤涌現(xiàn),而在最后1分鐘跳升1美元。相對地,假如某家公司的股票在收盤前還有好幾百萬股要拋售的話,那么最后1分鐘跌個1美元也不令人奇怪。
  基本上,在市場里跟著別人鼻子走的人,往往都是看市場主力買什么就跟著買什么,主力賣什么就跟著賣什么。在90年代初期,有些散戶投資人還會在收盤前一個小時看看主力有什么動向(先是透過金融電視新聞臺,后來則透過CNBC來了解狀況),然后就跟著主力做,這樣還是可以賺點小錢。
  不過,這么輕松就可以賺錢的事,并不會永遠持續(xù)下去。1993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市場主力們就決定要從這些小人物的口袋里撈回一點錢,因為他們知道這些交易商一直在利用期權到期的機會趁勢賺上一筆,做無本的生意。
  那天,華爾街大多數(shù)的人都認為當天的情況和過去一樣,不會有什么不同之處。也就是說,市場主力會在收盤前一小時把復雜的交易軋平,并且會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3點一過,就公布他們當天要買進或賣出的股票。吊詭的是,期權和期貨到期的事,到這個時候已經差不多變成例行公事了。交易所的專業(yè)會員會善盡職責,把買賣方撮合在一起,而原來因為大筆交易而出現(xiàn)的波幅震蕩現(xiàn)象,也開始趨于淡化了。
  不過,這一天可有些不同,有人正打算好好地操縱一下行情。好幾家大型的機構投資人掛出了假的買單,打算買進數(shù)百萬股威名商場、默克(Merck,大型制藥廠)以及?松偷墓善保簧倏此茩C靈的交易商,以及聰明過了頭的散戶,果然急著跳進去買這幾檔股票,希望等到大戶在收盤前為了回補部位而把價位拉高,然后就趁機出貨,大賺一票。我們在前面已經談過,這種短暫的推升力道可以在最后一個小時的交易里,把個股的價位拉高1美元以上,在一個小時之內就能輕輕松松地賺1塊錢,這種投資報酬率倒是不錯,即使對這些小散戶來講也是如此。不過,市場主力畢竟還是棋高一著,在最后那個小時開始幾分鐘以后,他們公布了假的買進標的和金額,而市場上追價的人也把這幾檔股票的價格進一步往上推升。
  結果,就在這個時候,大戶們反而開始大賣股票,而市場原來以為他們應該是要買進才對,投資人受了騙,上了當,手里還握著一大堆大戶們打算賣出的股票,而不是要買進的股票!這種出乎意料的舉動,使得道·瓊斯工業(yè)股價指數(shù)在收盤前1分鐘下挫了20點,市場原來認為這時候會出現(xiàn)的買盤競意外地消失,而且還出現(xiàn)了龐大的賣壓。
  可以想見的,發(fā)生了這種狀況之后,投資人可火大了,有人打電話到CNBC,對這種欺騙的行為大加抱怨。投資人嘗到了苦頭,手里還抱著一大堆被套牢的股票,他們覺得市場主力故意“陷害”他們,這么做實在沒有道理。
  有個CNBC的主播接到了幾通民眾打來的抱怨電話,于是想對這件事情做個調查。他撥了個電話給一位紐約證交所的朋友,想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這個朋友名叫凱勝,是磐偉博公司的經紀商,在交易所里頭算是個老鳥了。他偷偷地把實際的情況告訴這位電視主播,并且把這件事說成是有人“故意玩弄一下市場”。這個主播一聽,馬上對紐約證交所的烏龍事件作了幾個報道,美國著名的財經周刊《貝倫》(5b削92,5)有個叫做柯克隆(1、omCochrM)的記者,也報道了這件事情。后來,紐約證交所因為發(fā)生了這種事情,而修改了期權到期的相關規(guī)定。新的作法是,市場大戶在每季第三個星期五那天,只能有一次機會來公布他們在收盤前必須買賣的股票,免得再藉機欺騙投資大眾,而過去他們在當天是可以公布好幾次的。
  在那次事件發(fā)生后,就再也沒有人以類似的手法來操控市場了。有個在華爾街資歷很深的老江湖,過去在市場上也看過幾次這種把戲,他倒是有個很妙的說法:“游戲的玩法從來就沒有變過,只不過是玩游戲的人換了而已!


[關閉窗口]